游客
题文

下面是一些人常有的想法:
我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
我不可能在别人面前出丑。
如果让别人知道我有所不知,有所不懂,就会有失自尊。
我必须永远高人一等。……
请概括出以上这些想法的共同点,并判断出有这些想法的是自信者、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为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孟佩杰: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其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8岁,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8岁的孟佩杰从此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从8岁到20岁,4000多个日子里,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1)同样遭遇挫折,孟佩杰和她的养父表现不同,这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2)为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进行行为训练?

临近中考,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在考前复习中互相结对子,发挥“1+1>2”的效应,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可班上小明同学与同桌暗中较劲,自己的学习资料秘而不宣,从不借给同桌,并巴望同桌请假缺课,考试失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互相结对子”与考试竞争矛盾吗?竞争与合作两者关系如何?
(2)你认为小明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启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参与竞争?

刘伟,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10岁时因事故被截去双臂,12岁时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学习打字,6年后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19岁学习钢琴,4年后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1)刘伟直面困难与挫折的感人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2)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会采用哪些具体方法去应对?

材料一: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已蔚然成风,但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生活利益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聚众赌博、贩毒吸毒等损害社会风气的行为依然存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中雷锋名言的理解。
(2)材料二中揭露的诸多问题,启示我们青少年在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某校初三(1)班科技创新小组以“航天科技促我前行”为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结合所学思想品德知识,请你参与其中:
【航天科技的背后】
研究小组搜集资料,了解航天科技发展的秘密:
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急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九”的研制。
(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感悟合作的价值】
调查组搜集到两组材料:
材料一: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进行了中德合作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项目共有17项,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中德合作1项。涉及中方7家单位,德方6所大学。
材料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20年,花费350亿人民币,几乎全部来源于国家财政,在“神州八号”飞船上的600多次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
(2)发展离不开合作,我国为什么积极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结合书本知识回答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付诸行动的创新】
调查组在调查中还发现:
身边有不少同学对老师布置的课后探究作业不不屑一顾,在社团和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也少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思维,习惯于老师给出标准答案,更谈不上提出质疑。
(4)针对上述情况,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