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大背景下,《开学第一课》第一次引入“家风”教育的元素,以“父母教会我”为主题,旨在通过以父母为榜样的代际教育,在两代人中间表达和传承“孝心、礼仪”等中华传统美德和仁爱、自强的美好品格,对青少年进行“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活动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④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漫画《封锁》中,支配该家长封锁电视机做法的思想基础是(  )

A.唯物主义世界观 B.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C.形而上学世界观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丙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中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

A.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
C.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存在决定思维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都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C.都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