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 ”: 。“ ”: 。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
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分析诗歌第一句中“悠悠”的表达效果。
请自选角度,赏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
欣赏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试说明。
“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甲乙两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什么?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甲:诗句情感
乙:诗句情感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
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A.①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
B.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 |
C.③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 |
D.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
诗词鉴赏,完成后面问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城春草木深”中“深”字有何含义?
诗中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达的思想感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