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至揭阳县
丘齐云
登高不尽翠微悬,海色真堪睥睨前。
桑浦关门来急峡,蓝田削壁挂飞泉。
城中竹树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
可是河阳潘令在?于今五岭净烽烟。
注:丘齐云,字谦之,明万历四年(1576年)任潮州知府。桑逋,山名,位于揭阳、潮州交界处。蓝田,地名,原属揭阳,后划归丰顺。潘令,晋朝诗人潘岳,曾“为河阳尹,民有逋负(欠赋税)者,令植桃一株,官为之输。及任满去,一县皆花,因号花县”。
这是一首描述揭阳县城(榕城)风光的诗作,诗人抓住榕城景物多 的特点来写?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童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①,应是钓秋水。
差池②不相见,黾勉③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④,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②差池:指此彼往而错过。③黾勉:殷勤。④及兹:此。契:惬意。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
从全诗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咏橘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 [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 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___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B_____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C___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沧浪静吟
(宋)苏舜钦①
独绕虚亭步石矼②,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③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④不满缸。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北宋著名诗人。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时政得失。庆历四年(1044),因“稍侵权贵”,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
②矼(gāng):石桥。
③二子:指伯夷和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二人互让君位,先后都逃到周国。武王 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④澄醪(láo):清醇美酒。第三、四句寓情于景,林中的蝉儿穿过了空疏的门户,野生的藤萝长进了破旧的窗里,在静谧甚至破败的景象中蕴含着作者的情绪。 第五、六句将常见典故与自身身世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这首诗题为“静吟”,请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一个“静”字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