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⑴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⑵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
B.两三点雨/山前
C.旧时/茅店/社林边
D.路转溪桥/忽见
⑶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廪食以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春天,你发现了些什么?写一写,画一画吧!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_____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______也感到心惊。
(2)带点一句中,“家书”是指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
阅读小屋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小孩子是怎样在河边钓鱼的?
。
(2)当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路人走来向他大声提问,小男孩是怎么做的?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小孩子不原意回答路人的问题呢?
阅读小木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 )欲穷千里目
( )白日依山尽
( )更上一层楼
( )黄河入海流
(1)读一读,背一背,把正确的序号写上面这首诗前在括号里,再在诗句后面加上标点符号。
(2)想一想,当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试着画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