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田的边沿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 B.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
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
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
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 |
C.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 |
D.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 |
如图是某绿色植物体内以葡萄糖作为底物的有氧呼吸过程模式图,1~8表示相关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1―→2反应的酶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中 |
B.4和7为同一种物质,在活细胞中含量最高 |
C.6可以来自叶绿体,3可以提供给叶绿体 |
D.产生8最多的是5与6之间的反应 |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功能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
B.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
D.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 |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
杂交组合二 |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
杂交组合三 |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B.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基因型为AaBbccXdY的个体,产生abcY配子的概率为()
A.1/2 | B.1/16 | C.不能确定 | D.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