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
B.金属钠投入水中: Na+H2O ===Na++OH-+H2↑ |
C.将铝片放入过量NaOH溶液中:2Al+2OH-+2H2O===2AlO2-+3H2↑ |
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2AlO2-+H2O |
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各示意图表示的混合溶液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甲的化学式为YX3,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的化学式为YZ3,丙是由X、Y、Z组成的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Y>Z,而离子半径: Z>Y>W |
B.化合物丙中只存在共价键 |
C.测得丙的水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丙盐阳离子浓度大于酸根离子浓度 |
D.甲沸点远高于乙,可能是甲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 |
铋(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ⅤA族,+3价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溶液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加入溶液 |
①适量的铋酸钠溶液 |
②过量的双氧水 |
③适量KI淀粉溶液 |
实验现象 |
溶液呈紫红色 |
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 |
溶液变成蓝色 |
关于NaBiO3、KMnO4、I2、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从左至右)的顺序为
A.NaBiO3、KMnO4、H2O2、I2
B.I2、H2O2、KMnO4、NaBiO3
C.KMnO4、NaBiO3、I2、H2O2
D.H2O2、I2、NaBiO3、KMnO4
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氧气 | B.二氧化氮 |
C.二氧化氮和氧气 |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
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体甲为SO2和H2的混合物 |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之比为4:1 |
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