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 △H<0,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的体积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为t5~t6 |
B.t2~t3和t3~t4时间段氨气的体积分数相等 |
C.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
D.t4~t5时间段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
0 |
2 |
4 |
6 |
8 |
10 |
V(O2)/mL |
0.0 |
9.9 |
17.2 |
22.4 |
26.5 |
29.9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C.反应到6 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了50%
烃分子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5:1,且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则该烃分子的一氯代物共有几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A.1 | B.2 | C.3 | D.4 |
X、Y二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层结构时,X放出的热量大于Y放出的热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吸收能量W大于Z。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Z2X | B.Z2Y | C.W2X | D.W2Y |
(改编)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H2,加催化剂反应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除去NaBr溶液中的NaI:用氯水氧化NaI,再用CCl4萃取分液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⑤只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已知某有机物C6H12O2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和B,B能氧化成C。若A、C都能发生银镜反应,则C6H12O2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