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型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 )
A.认识无限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
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 |
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
D.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
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下列俗语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①同行是冤家②一个冤家一堵墙
③不是冤家不聚头④ 冤家路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
针对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出台“营改增”、暂免征收小微企业22项收费等“放水养鱼”的政策。“放水养鱼”政策的目的是
A.体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B.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
C.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
D.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政策的发展性 |
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很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人类早在1976年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科学家至今未能研发出安全有效且能推广使用的埃博拉疫苗,原因之一是埃博拉病毒爆发没有特定的季节性,对实验室的培养环境要求很高。材料说明
①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
②认识本身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③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制约人的实践水平
④实践的真正价值是真理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