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1075.17万辆和1078.2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83%和12.34%。中国不仅是名符其实的“汽车生产王国”,而且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国,汽车的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产品出现将迎来中国式的消费高峰。这表明
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
B.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C.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
D.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的转变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大幅提升,1月至9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43.7%,全年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有利于
①促进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②消除地区贸易壁垒,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③中国与东盟主导世界市场的发展④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走高。1月4日为6.6215,2月18日为6.5781,走高434个基点,并连续改创汇改以来新高。下列观点与这一变化不符合的是
A.进一步提高了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吸引力 | B.中国居民赴美国旅游可以购买更多的服务 |
C.对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带来更大的压力 | D.用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更多的美国商品 |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 停止执行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补贴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调整能够
①改善收入分配关系②缓解资源、环境与交通压力
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④引导节能减排、绿色消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2010年“涨”、“炒”、“控”等财经热词,折射着大众的经济诉求,把握着经济生活的脉搏。回答下列各题。由“豆你玩”开始,“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油你去”……相继袭来,让急中生智的人们变为“海囤族”、“抱团族”和“抠抠族”。炒豆、炒蒜、炒糖、炒房、炒金、炒茶、炒棉……只有想不到,没有炒不高。上述“热词”
①描述了物价上涨关系国计民生②揭示了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弊端
③呼唤消费者应理智消费④警示生产经营者要诚信守法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针对上题“热词”反映的经济现象,我国政府不断加强调控,打出一系列 “组合拳”。下列选项中均属于“组合拳”内容的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实行“米袋子”和“菜篮子”负责制 |
B.增加储备产品投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企业所得税率 |
C.打击恶意囤积行为、提高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率 |
D.增加储备产品投放、提高存贷款利率和种粮补贴 |
观察图,出现“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物价高低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 |
B.收入水平决定物价水平和消费量 |
C.消费水平决定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 |
D.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物价影响购买力 |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总量 | B.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C.发展第三产业 | D.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