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兰州大学就业促进中心调研时指出,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你们的求职就业,政府、学校都会关心到底。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大学生要敢于创业、勇于创新,这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自主创业
①需要政府支持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②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带动就业
④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之所以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是因为

A.履行劳动者义务就能保障劳动者的权利
B.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协商、舆论监督、申请仲裁的途径维护权利
C.实现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D.劳动者的义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这说明(  )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人用手搬不动笨重的物体,使用杠杆则“轻而易举”;人用眼睛看不清的东西,借助望远镜能够“一目了然”。以上事实说明(  )

A.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关系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与使用实践手段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借助于一定的手段
D.人们选择实践的手段不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但他的主张却惨遭批判。48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完成23~24题。
23.48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实践是(  )
A.认识的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4.如果国家当时采用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发展本本。”据此完成21~22题。式
21.上述材料中的“人民群众”是(  )
①一切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的人们 ②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
A.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的桥梁
C.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的桥梁
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如今,“多媒体”“上网”“信用卡”等许多新词语几乎天天挂在人们口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表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约有7 000条新词产生。这些新词的产生根源于(  )

A.我们的主观创造
B.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
C.知识分子的概括和总结
D.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的思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