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下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
(2)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
)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
)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某小组设计了从某工厂管道烟泥(含炭黑、Cu、Zn和S)回收Cu的实验方案: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
(2)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操作③会产生一种大气污染物,它的大量排放会造成。
(4)流程中I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流程II加入的金属X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高用途最广泛的金属,X是。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字母编号):
A.食盐 |
B.明矾 |
C.生石灰 |
D.葡萄糖 |
E.活性炭
(1)可用作冰箱的除味剂;
(2)可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
(3)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4)通常可作干燥剂的物质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汞原子;
(2)3个氮分子;
(3)最简单的有机物;
(4)人体缺少元素,易患骨质疏松症。
纳米级Cu2O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某兴趣小组对它开展了以下系列研究。
I、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4NH3+3O2═2N2+6H2O。
②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可以同时发生以下化学反应:4NH3+5O2═4NO+6H2O,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实验1】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氨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如图。实验时要将过量的氧气从进气口(填“a”或“b”)通入,并在(填“a”或“b”)管上端点燃气。另外,实验时需“先通入氧气,后通入氨气”,其理由是。
【实验2】
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在纳米级Cu2O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根据所得的气体成分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
发现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则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左右。
Ⅱ、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4:
(1)在细菌作用下,岩石中的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它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8.8g纯氧化亚铜(Cu2O),该纯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是g。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0%,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右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①SiO2的名称为 。
②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低于31.26℃和压力高于72.9个大气压的状态下会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该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将香兰草豆荚研磨成粉的目的是,操作1的名称为。
②操作2如果不减压,则需要将温度控制到31.26℃(填“以上”或“以下”)。
③操作3的名称为,操作4的名称为。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