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元素为金属元素 | B.碘酸钾(KIO3) |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
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A.氢氧化钠固体 | B.硝酸铵固体 |
C.氯化钠固体 | D.生石灰固体 |
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实验方法 |
A |
食盐和白糖 |
稀盐酸②加水溶解 |
B |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
点燃闻气味②观察色泽 |
C |
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②加石灰石 |
D |
矿泉水和蒸馏水 |
蒸干②尝味道 |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
A. |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
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
B. |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C. |
物质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D. |
水通电分解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如右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 B.成站立姿势跑出 |
C.伏低身体逃出 | D.淋湿衣服爬出 |
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
D.用稀盐酸洗去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白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