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
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右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
(2)实验结论:。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原理
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步骤
①;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 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等。
【第三组实验】小明利用制得的一瓶氧气,欲验证铁丝能否在氧气中燃烧。
⑴小明先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目的是;
⑵小明将用砂纸打磨干净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并在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待火柴即将燃烧完时,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放出大量热,生成;
⑶实验结论: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有人提出运用高科技可以使水变成汽油,小明认为可以用物质组成的观点揭开这个骗局。以下是小明的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
【猜想与验证】(1)探究水的组成。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
通电一段时间后,经过检验可知,试管1中的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
实验目的 |
①点燃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油灯 |
![]() |
![]() |
②将光洁干冷的小烧杯罩在油灯火焰的上方 |
现象: |
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 |
③将内壁蘸有 的小烧杯罩在油灯火焰的上方 |
现象: |
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
该实验说明:汽油的组成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有 (写元素符号)。
【得出结论】因为汽油和水的组成元素不同,所以水不能变成汽油。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铁>锰>铜。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①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②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中,观察现象;
③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
(2)铜与锌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同一种稀硫酸,并将每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和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
第1次 |
20 |
17.4 |
第2次 |
20 |
14.8 |
第3次 |
20 |
12.2 |
第4次 |
20 |
12.0 |
第5次 |
20 |
m |
①表格中m=;
②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类比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Na2CO3、NaHCO3溶液均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NaHCO3溶液均显碱性。
【产生疑问】Na2CO3溶液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那么NaHCO3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吗?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实验探究一】NaHCO3能否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1)将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那么此白色沉淀是,由此证明了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探究:
【实验探究二】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①只有Na2CO3猜想②Na2CO3和NaOH猜想③只有NaOH
(2)同学们作出这三种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Ca(OH)2少量时:2NaHCO3 + Ca(OH)2 = Na2CO3 + CaCO3↓ + 2H2O
Ca(OH)2过量时: NaHCO3 + Ca(OH)2 =" NaOH" + CaCO3↓ + H2O
老师提示:考虑(1)中实验反应物可能存在过量情况,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还有两种可能。同学们补充:猜想④NaHCO3和Na2CO3猜想⑤Ca(OH)2和NaOH
【讨论交流】
(3)用以下试剂实验,无法排除任一猜想的是:
A.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稀硫酸
【进行实验】
(4)王欣同学取少量(1)实验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得出结论: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没有,肯定猜想是错误的。
(5)李进同学取少量(1)实验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猜想是正确的。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6)为进一步确认李进同学的结论,请你设计不同于他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预计现象 |
取少量实验1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足量)。 |
【总结反思】
(7)如果要使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则反应物中Ca(OH)2与NaHCO3质量比必须小于:。
Ⅰ.小明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2)实验开始时,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序号:①加热 ②通一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小明又设计了右图2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
(1)当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可分离得到(写化学式,下同)。
(2)然后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又可分离得到。
Ⅲ.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
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
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