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I共12分)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上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词的答案:自然条件优势哪怕极微小,经过上百万年的复利累加,也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红利。如此优越的条件,热带民族不抢先发展,难道躺在家里等着抢劫犯和人贩子上门?
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
④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容易、舒适的生活。
⑤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印度有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 
⑥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感到四肢乏力,经常休息很长时间。而在温带国家,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⑦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⑧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经济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家畜养殖和运输都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中国北方的谚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
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因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14的降水为60毫米每小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便会冲走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此很快休耕,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仔细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为什么穷国大多位于热带?
第⑨段中加点短语“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具体指什么?
第⑨段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本文的语言很讲究分寸。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叶子时期的梅
⑴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⑵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⑶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⑷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⑸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⑹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⑺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⑻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⑼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⑽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⑾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梅到梅。(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2分)
“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结合前文内容,分别揭示“显露”与“隐藏”的含义。(可摘原文语句,也可自己组织语言作答)
“显露”:
“隐藏”: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怎样理解其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贺卡里的宛转流年
丁立梅
①第一张贺卡,是送给我的语文老师的。
②那时,我在乡下中学读初中,语文老师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弹一手好钢琴,朗诵的声音像电台播音员,他很快赢得了我们所有学生的喜欢。新年了,我很想送他一件特别的礼物,然而乡下孩子,穷,有什么可送的呢?刚好我的一个同学在城里的舅舅,给我的同学寄来一张贺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贺卡,浅白的底子上,飘着一盏盏红灯笼,真别致啊。
③当时,贺卡只在城里有,乡下没得卖。我挖空心思说服父亲陪我进城,手里紧紧攥着平时积攒下来的碎币。细细挑,慢慢选。最后选中一张,画面上,一个小女孩半蹲着,在吹蒲公英,她身后的草地,碧绿青翠,一望无际。我只觉得它很配我的老师。回家,我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字:“敬爱的老师,喜欢您!祝您新年快乐!”想了想,最终没署名。我想我的老师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送他那张贺卡的吧。年少时喜欢一个人,很圣洁,把他当作心中的神。
④高中时,有同学在一张贺卡上写了一阕词:“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只看一眼,心肺便被贯穿,我后来才知那是纳兰性德的词。同学把这张贺卡当作新年礼物送我,他说:“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老了。”我听了,心里划过一道深深的波,一瞬间,仿佛老了去。现在回头看,有的,只是微笑与感动。青春无敌,哪怕是忧伤,哪怕是疼痛。
⑤读大学时,我曾寄过一张贺卡给我的父亲。在贺卡上,我很是郑重地写下“父亲大人”这几个字。贺卡飞到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引起不小的轰动。乡人们哪见过这个呀,且称自己的父亲为父亲大人。我父亲从村部取回贺卡,一路之上,不断有人索要了看,他们一脸羡慕地对我父亲说:“你家丫头出息了。”这让我的父亲非常得意,那张贺卡,父亲一直收藏着。我现在每次回家,他都要说起,脸上的表情很沉醉很生动。这让我很怀念那时的自己,那么单纯懵懂地对待这个世界,一往无前。
时光是只橹摇的船,咿咿呀呀的,这边还没在意,它已摇过一片水域去了。很快,我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头几年,真是热闹,同学之间书信往来不断,过年时,贺卡更是少不了的,我会收到一堆,也会寄出一堆。去买贺卡,慎重得不得了,一家店一家店去淘,一张一张的精挑细选,在脑子里回想同学的模样,和他们的糗事,一个人,偷偷笑。
⑦贺卡买回来,先自个儿欣赏了。然后净手,开写。在夜晚,在灯下,是最好的。那时,一个天地都是宁静的,思绪可以放牧得很远。白天就在脑中构思好的一些话,掏出来,左斟酌,右思量,这才在贺卡上写下。贺卡寄出了,那种喜悦与真诚的祝福,无与伦比。
⑧后来,成家了,渐渐被红尘俗事淹没,再没了那颗欢愉和跳跃的心。同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稀疏,直至无。
⑨也会在新年里,收到贺卡,是我的学生或读者寄来的。贺卡一律的喜气洋洋,花团锦簇,大好的年华,画在上面。我对着它们看,心中轻轻蹚过一条岁月的河。谁还在贺卡里的巧笑倩兮?一地落叶黄,宛转流年,流年宛转。(选自《杂文报》2010年1月12日)
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围绕“贺卡”写了哪些往事?


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手里紧紧攥着平时积攒下来的碎币。细细挑,慢慢选。


前五段中,作者在叙述“贺卡”往事的过程中,注意用“议论”语句点示而今的自己对昔日琐事的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说说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在生活中,你一定写(寄)过不少贺卡吧?假如明天就是春节,让你寄一张贺卡给自己的母亲,在贺卡上,你会写些什么话语呢?“秀”出来吧。(8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在回答“人为什么会张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很多真理是孩子无意中点播出来。是的,我们要让一些话穿耳而过!
听到一些中伤和诽谤的话,让它穿耳而过。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其他的人一定会看出实质,于是自己拥有一颗平静安宁的心,世人也认出了你的本真……
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
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但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实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葆有一副清醒的头脑。
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至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和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一些忠言箴语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吧……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开头写李肇星儿子的奇言妙语有什么作用?

通读全文,作者认为哪些话可以让它“穿耳而过”?


第三段有一个短语"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七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

王刚同学有一次因未交作业,老师批评了他,读了本文后,他说:“让老师的话穿耳而过,不去理睬他。”你认为这样对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贺卡里的宛转流年
丁立梅
①第一张贺卡,是送给我的语文老师的。
②那时,我在乡下中学读初中,语文老师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弹一手好钢琴,朗诵的声音像电台播音员,他很快赢得了我们所有学生的喜欢。新年了,我很想送他一件特别的礼物,然而乡下孩子,穷,有什么可送的呢?刚好我的一个同学在城里的舅舅,给我的同学寄来一张贺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贺卡,浅白的底子上,飘着一盏盏红灯笼,真别致啊。
③当时,贺卡只在城里有,乡下没得卖。我挖空心思说服父亲陪我进城,手里紧紧攥着平时积攒下来的碎币。细细挑,慢慢选。最后选中一张,画面上,一个小女孩半蹲着,在吹蒲公英,她身后的草地,碧绿青翠,一望无际。我只觉得它很配我的老师。回家,我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字:“敬爱的老师,喜欢您!祝您新年快乐!”想了想,最终没署名。我想我的老师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送他那张贺卡的吧。年少时喜欢一个人,很圣洁,把他当作心中的神。
④高中时,有同学在一张贺卡上写了一阕词:“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只看一眼,心肺便被贯穿,我后来才知那是纳兰性德的词。同学把这张贺卡当作新年礼物送我,他说:“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老了。”我听了,心里划过一道深深的波,一瞬间,仿佛老了去。现在回头看,有的,只是微笑与感动。青春无敌,哪怕是忧伤,哪怕是疼痛。
⑤读大学时,我曾寄过一张贺卡给我的父亲。在贺卡上,我很是郑重地写下“父亲大人”这几个字。贺卡飞到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引起不小的轰动。乡人们哪见过这个呀,且称自己的父亲为父亲大人。我父亲从村部取回贺卡,一路之上,不断有人索要了看,他们一脸羡慕地对我父亲说:“你家丫头出息了。”这让我的父亲非常得意,那张贺卡,父亲一直收藏着。我现在每次回家,他都要说起,脸上的表情很沉醉很生动。这让我很怀念那时的自己,那么单纯懵懂地对待这个世界,一往无前。
时光是只橹摇的船,咿咿呀呀的,这边还没在意,它已摇过一片水域去了。很快,我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头几年,真是热闹,同学之间书信往来不断,过年时,贺卡更是少不了的,我会收到一堆,也会寄出一堆。去买贺卡,慎重得不得了,一家店一家店去淘,一张一张的精挑细选,在脑子里回想同学的模样,和他们的糗事,一个人,偷偷笑。
⑦贺卡买回来,先自个儿欣赏了。然后净手,开写。在夜晚,在灯下,是最好的。那时,一个天地都是宁静的,思绪可以放牧得很远。白天就在脑中构思好的一些话,掏出来,左斟酌,右思量,这才在贺卡上写下。贺卡寄出了,那种喜悦与真诚的祝福,无与伦比。
⑧后来,成家了,渐渐被红尘俗事淹没,再没了那颗欢愉和跳跃的心。同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稀疏,直至无。
⑨也会在新年里,收到贺卡,是我的学生或读者寄来的。贺卡一律的喜气洋洋,花团锦簇,大好的年华,画在上面。我对着它们看,心中轻轻蹚过一条岁月的河。谁还在贺卡里的巧笑倩兮?一地落叶黄,宛转流年,流年宛转。(选自《杂文报》2010年1月12日)
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围绕“贺卡”写了哪些往事?


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手里紧紧攥着平时积攒下来的碎币。细细挑,慢慢选。


前五段中,作者在叙述“贺卡”往事的过程中,注意用“议论”语句点示而今的自己对昔日琐事的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说说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在生活中,你一定写(寄)过不少贺卡吧?假如明天就是春节,让你寄一张贺卡给自己的母亲,在贺卡上,你会写些什么话语呢?“秀”出来吧。(8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在回答“人为什么会张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很多真理是孩子无意中点播出来。是的,我们要让一些话穿耳而过!
听到一些中伤和诽谤的话,让它穿耳而过。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其他的人一定会看出实质,于是自己拥有一颗平静安宁的心,世人也认出了你的本真……
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
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但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实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葆有一副清醒的头脑。
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至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和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一些忠言箴语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吧……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开头写李肇星儿子的奇言妙语有什么作用?

通读全文,作者认为哪些话可以让它“穿耳而过”?


第三段有一个短语"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七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

王刚同学有一次因未交作业,老师批评了他,读了本文后,他说:“让老师的话穿耳而过,不去理睬他。”你认为这样对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