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3月31日电,3月31日1时35分,从缅甸曼德勒起飞的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在飞越群山,历经约20小时30分航行1500公里后,犹如一只巨大的风筝,安静地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阳光动力2号”是瑞士设计的一款能够在不添加任何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的情况下昼夜飞行的飞机,机身使用的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每立方米质量仅25克,机翼有72米,质量仅有2300千克,和一辆小汽车相当。机翼上装载的17248块太阳能电池板为飞机提供了持续的可再生能源。这些电池板每块仅厚135μm,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丝。从上述可知:
(1)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2)135μm= m.
(3)“阳光动力2号”从曼德勒飞到重庆的平均速度 km/h。
(4)在飞行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5)机翼制成图乙所示的形状,使得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大,所以下方空气的压强 上方空气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飞机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播是通过 波来实现实,这种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m/s。
【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 的大小 |
40 |
13.5 |
缩小 |
30 |
15 |
缩小 |
20 |
20 |
等大 |
15 |
30 |
放大 |
10 |
光屏上没有像 |
|
8 |
光屏上没有像 |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
阅读短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光污染,来自亮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
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使她能把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
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更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会被强烈的反射光
线照射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至于那种外墙呈凹形的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形成一个巨
型的聚光镜,一个相当于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
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外面看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反射,物体经玻璃幕墙反射后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
⑵、在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幕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幕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所示。你认为这可能是光的什么现象引起的呢?
答:
(3)、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如镜面反射)
(4)、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将错误的句子及更正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错误句子:更正句子:.
(5)、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如 :
(6)、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学校科技小组参加市科技创新大赛,研究光在水和玻璃中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从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表1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测量数据,表2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测量数据:
表1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3° |
22.1° |
35.4° |
40.9° |
表2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9.9° |
19.5° |
28.1° |
35.3° |
对表1、表2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
①
②
小丽在观察小提琴、二胡、贝司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也可能与弦的粗细、长度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2 |
1 |
铜 |
60 |
0.76 |
2 |
铜 |
80 |
0.76 |
3 |
铜 |
100 |
0.76 |
4 |
铜 |
80 |
1.02 |
5 |
尼龙 |
80 |
1.02 |
6 |
尼龙 |
100 |
1.02 |
(1)如果小丽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的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数字序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的一些步骤:A、分析归纳 B、实验研究 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丽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字母序号)
(3)如果小丽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你认为应选用表中的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数字序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方法叫做。
小明在靠近炉火一段时间后,发现他黑色的上衣袖子比白色的衣兜热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物体吸热能力不同吗?小明想是不是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不同呢?于是他又做了如下实验:将同样多、温度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矿泉水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
(如图)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明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照时间(min)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27 |
30 |
白纸瓶水温(0C) |
23 |
24 |
25 |
25 |
26 |
27 |
27 |
28 |
29 |
29 |
30 |
黑纸瓶水温(0C) |
23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小明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②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 。
③ 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④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经历的探究要素是:提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