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4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损失巨大。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南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材料二:2014年10月22日,北京市经历了一场漫天的雾霾,人们非常留恋早前的“APEC蓝”。近几年来“雾霾”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究其成因,人们开始深刻反思目前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开始呼吁一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材料三: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于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如何既确保APEC峰会高质量完成,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是峰会组织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北京初冬易发雾霾气象,北京环保部门表示:APEC期间北京将参照2008年奥运会模式,坚决抓好以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焦化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污染排放,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时间跨度和范围可能没有奥运期间那么大。
(3)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丝绸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也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文化的符号,而是一个承载文化的载体。某集团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大核心技术,每年开发新产品320多个、设计新花型3500多种、设计品牌女装850多种款式。上海APEC峰会各国首脑的“唐装”,2008北京奥运会的青花瓷礼服,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颁奖礼服,一个个顶级盛会,向世人展示了传统企业的国际形象。该集团把原本传统的丝绸产业,做成了融合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于一身前途无限的新兴产业。
(l)有人说,该公司的成功之道就在于“文化创意”。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理由。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该集团的成功之道对于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启示。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上半年我国城乡文化消费统计图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哪些经济方面的原因。( 1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呼唤着诚信与秩序,追逐着公平正义,我们又一次齐聚在3.15的旗帜下。
材料一 2013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消法》颁布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对于消费者权利的内涵规定具有时代局限性。比如对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只要求保证消费信息真实性,而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没有做出规定。放眼《消法》走过的20年,我国的消费品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认知和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还有很多的不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几年前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消法》的修订工作。
⑴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消法》走过的历程。(8分)
材料二 2012年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领域道德诚信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注意发掘基层食品从业者的典型代表和感人事迹。依托道德讲堂广泛开展诚信从业、相互感召的修身律已活动,并在2014年底前完成全国范围内食品行业“道德讲堂”的建设工作。
⑵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开展道德诚信模范表彰和学习宣传工作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12分)
⑶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依据。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现实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
图1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2 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₂排放情况
(1)图1、图2分别反映的制约“中国梦”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推进“中国梦的”的实现?(14分)
材料二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家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认识。(1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昱,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广东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
材料二广东精神表述语在收集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集中民智、汇集民意,充分反映了广东省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同时,广东是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最高的省份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市场经济壮大以后所面临许多问题,广东也首先经历。市场经济不能只见经济,只见物质不见人。在这个背景下,“厚德诚信敏行”的社会道德显得格外重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知识,分析广东精神的提出及说明其对社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