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漫长而又曲折。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颁行的第一部宪法,奠定了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材料进行简要分析。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作为我省重点培育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今年4月至7月,2015“书香安徽阅读季”将再次开启大幕。但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谈谈对“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理解。

新型城镇化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12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12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了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结合材料,分析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效率低下、水环境质量低劣、城市内涝、饮用水安全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为社会热点舆情。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浙江省做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加大水资源保护的技术研究,强化水流域各部门的协调,争取3-5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安全饮水问题、污水治理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闻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