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鉴别水和酒精,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唐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小唐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2)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鉴别酒精和水,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她分别将“浮标”浸入酒精和水中并使其漂浮,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丙所示.则当筷子浸入酒精中时液面的位置在 (选填“A”“B”)处,筷子在酒精和水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 F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 .
(3)小明取来A、B 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如图丁所示), 容器的质量为0. 5kg, 底面积为0. 01m2 ,容器高50cm, 分别装有2. 0×10-3m3的水和3. 0×10-3m3的酒精, 置于水平桌面上( ρ酒精=" 0." 8×103 kg/m3 , g =10N/kg).求:
①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②依据题意,下述情境是否有可能出现: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h 后,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能够达到PA> PB? 请写出判断的过程.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⑴在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请分析其原因.答:很难保持木块做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解决上述问题,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请说明利用该装置是如何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
答:当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处于__________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_____________的大小.
⑶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能解决上述问题?
答:因为无论长木板是否做______________,木块都处于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读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甲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选填“甲”或“乙”)透镜.
⑵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乙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⑶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沿光具座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上述问题解决后,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丙位置,光屏应在_______(选填“①”、“②”、“③”)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完整的像。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的实像。
⑸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⑹把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2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老师告诉小明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__________.
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⑴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__(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⑵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右表中,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⑶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中:
⑴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的关系;
⑵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丽经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出实验结论,接下来小丽应该进行的操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⑴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
⑵如图所示是小雯实验小组在实验中的情景.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在沸腾___________(填“前”或“中”);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⑷小雯小组和小明小组选用实验装置完全相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中a、b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两个小组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