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
在一般气温条件下,人体的代谢强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减弱,其原因主要是()
A.随气温升高人体的散热速度逐渐变慢 |
B.人体酶的最适PH较低,随气温升高体内PH会因之升高 |
C.气温升高引起人的食欲不振,从而引起代谢减弱 |
D.气温升高使体温升高,从而使酶的活性降低 |
农业生产中供应作物生长的N素可以是有机肥(农家肥)或无机肥料(NH4+、NO3-),但施用有机肥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施用有机肥不仅可满足植物对N等矿质元素的需要,而且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 |
B.施用有机肥由于呈固态且需要微生物逐渐分解,因而可延长肥效 |
C.施用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根系生长 |
D.施用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如通气、保水能力等 |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6号”载人飞船。在此之前,我国首批200粒“太空育种牡丹”种子曾于2002年随“神州3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种植于山东荷泽百花园,目前共存活56株幼苗,与正常牡丹相比,太空牡丹表现生长势强、枝干壮、遗传基因明显等特点,预计这些植株2007年开花。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培育牡丹新品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 |
B.太空培育出的牡丹种子都符合人的需要 |
C.此育种方法不可能产生新的基因 |
D.处于太空的种子不具备发芽的条件 |
2005年备受关注的“苏丹红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苏丹红一号”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它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性 |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苏丹红一号”有可能激活原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 |
运用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时应选择的培养条件是(注:下列项中通气均为通入无菌空气)()
①对数期培养基碳氮比为4∶1,隔绝空气②对数期培养基碳氮比为3∶1,隔绝空气
③对数期培养基碳氮比为4∶1,通气培养④稳定期培养基碳氮化为3∶1,隔绝空气
⑤稳定期培养基碳氮比为4∶1,通气培养⑥稳定期培养基碳氮比为3∶1,通气培养
A.②③ | B.①⑥ | C.③④ | D.③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