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2H+ = Ca2++ CO2↑+H2O |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
C.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CH3CHO+2Cu(OH)2+OH—![]() |
D.氯乙酸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ClCH2COOH + OH-![]() |
下列实验操作中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 mL 量筒量取5.2 mL盐酸 |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12.5 |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12gNaCl固体 |
D.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mL0.1 mol/L的盐酸 |
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A.整个溶液变紫色 |
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 |
C.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
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 B.①和③ | C.③和④ | D.①和④ |
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互不同族,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与W、Y与Z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 ,单质Y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W |
B.XW2熔点为107℃,沸点为142.5℃,说明固态XW2为分子晶体 |
C.电解YW3固体可得单质Y |
D.ZW2分子结构见上图,说明ZW2是极性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