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 遇 转化为 |
B. |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酒精和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 |
D. | 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爆鸣声 |
试管中甲烷纯净 |
B |
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
产生大量气泡 |
该固体一定是 NaHCO3 |
C |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
木条熄灭 |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D |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
下列措施或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A.用溶液、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BaCl2 |
B.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可加入足量的CaCO3 |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 |
D.为了防止食用的鱼、虾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 |
B.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
C.用水鉴别NH4NO3、Na0H、NaCl三种固体 |
D.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
用燃着的木条 |
B |
稀释浓硫酸 |
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
C |
区分氧化钙与碳酸钙 |
取样品,加入适量水 |
D |
除去K2S04溶液中的K0H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 |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