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于反应2HI(g) H2(g)+I2(g),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压缩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
| B.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
| C.硫酸工业中,加催化剂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 |
D.2SO2 + O2 2SO3的反应条件不是室温,是500℃左右 |
对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反应A2(g)+3B2(g) 2AB3(g)的ΔH>0 |
B.图②可表示压强(P)对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 |
| C.图③可表示向醋酸溶液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 |
| D.根据图④,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O调节pH至3~5 |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
|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沉淀,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一定不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有X种(不包括立体异构,下同),分子式为C5H10O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y种,则x和y的关系为
| A.x=y | B.x>y | C.x<y | D.无法确定 |
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
B.溶液中 不变 |
|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
|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
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原来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有气泡生成,溶液呈现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 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存在Br-、CO32- | 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 |
|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32- | D.溶液一定呈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