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亲,于是爷爷使用了中国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给孙子治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符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被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并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2)有人认为从文化冲突的事例中可以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文化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冲突。”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理由。
(3)请为我国文化安全宣传教育策划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表1 2008-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基本情况(单位:万吨,%)


钢材
产量
钢材
增量
钢铁占世界份额
增长量
效益
中国
世界

2008
58177.30
3.60
38
75
25
>8
2012
95186.11
7.66
49.7
<1.3


注:我国钢材市场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材料二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效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12月10日至13日,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材料三作为我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制定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大力压减产能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钢铁产能向沿海临港和资源优势地区集中;推进节能减排,使吨钢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大技改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资本投身农业、旅游业甚至文化产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
(3)分析材料三中的做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二 2013年10月19日《羊城晚报》报道,连续两天,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正在起草中的《广东省信访条例》,召开了两场座谈会,一场是与学者、立法专家的座谈,一场是与有上访经历的基层群众“面对面”。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体现人大的开门立法、民主立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阐明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什么途径?公民应如何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
(3)结合材料二谈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要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2013年6月按季度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如下图

材料二 2013年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表示,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材料三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说,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自困。我们要秉持茂物目标精神,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不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1)请简要评析材料一反映了我国2012年——2013年6月人均收入变化呈现什么情况?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把握及要求?
(3)简要分析材料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什么对立?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材料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

(30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经济指标
GDP(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总量
506322
24565
7817
比上年同期增幅
7.8%
9.5%
10.6%

注:我国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上一般在60%以上。
材料二 为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两个字的改变,凸显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决心,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举措。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点?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历史观知识回答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分析党坚持改革的根本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