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6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
| A.信息速递功能 | B.娱乐教化价值 |
| C.政府喉舌功能 | D.商业广告价值 |
1980年,北京市工商局为李桂仙创办悦宾饭店颁发了中国第一份个体餐饮营业执照。美国合众社记者尤步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重新焕发生机 |
| B.发展私营工商业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形成 |
| D.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社会经济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 |
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 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
|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
|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
|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逑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
|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 |
|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
|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朱元璋未称帝时就认为元朝“以宽纵失天下”,“(治国)首在正纲纪。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今将相大臣,宜以为鉴,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取充位而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打击贪腐,整顿吏治 | B.废除丞相,直辖六部 |
| C.设大学士,以备顾问 | D.广开言路,体察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