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 “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她包容开放,兼收并蓄;她深受世界影响,也深深影响着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佛教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有哪些?
(2)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远东的主宰”。简要分析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3)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简述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当代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②“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③“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④“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⑤(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孟子·梁惠王下》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理念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4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3)材料一、材料二对你有何启示?(3分)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4)材料四中,日本没有“骤然强搬硬套”,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民族传统”,请举例说明。
(10分)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文化积累、释放、调遥发展的30年。作为生活的提炼与反映,30年中国文化与时代生活和民众情感休戚相关。我们且从《甜蜜蜜》《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两只蝴蝶》这三首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大众情,窥斑见豹,看一看这些年中众思想变化的脉络。
材料一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冲破质疑和批判,台湾歌手邓丽君演唱的这首《甜蜜蜜》胜似春风,吹进了被十年“文革”长期桎梏和捆绑的思想和心灵,一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在197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人们心灵荡起思想解放的涟漪。
材料二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电影《红高粱》一遍又一遍地把嗓子喊破了。文化的苏醒与复兴几乎同时到来。对“理性”和“传统”的再次颠覆,对人性和个性的强烈呼唤,文艺作品又一次积极主动引领时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和主力。
材料三 “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网络歌曲《两只蝴蝶》和 (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急速发展的互联网成为大众的传播媒介。文化走下圣坛“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本表达禁锢减少,文化“翻飞”的个性时代到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甜蜜蜜》盛行的背景是什么?它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 (2分)
(2)材料二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这一时期,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开始崛起,你认为他们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的《两只蝴蝶》体现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下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5分)
(9分)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入注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
一一谭嗣同《仁学》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指《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回信说: “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格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一一2005年4月新华社电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是如何阐述君主与“天下”的关系的?这一阐述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黄宗羲的著作在晚清时期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代共产党人有哪些启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