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
| B.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
| C.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
|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 |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 B. |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
| C. |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 D. |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 |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 B. |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
| C. |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 D. |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 | 开始开眼看世界 | B. | 坚持"中体西用" |
| C. |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 D. | 关注西方科技 |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A. | 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
| B. | 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
| C. | 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
| D. | 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A. |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 B. | 不具有普适性 |
| C. |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D. | 具有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