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课本免费啦!”保障了孩子们的哪项权利?
(2)国家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义务教育,作为学生应提倡怎样的学习方式?
(3)漫画的这一做法表明我国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某校不久前搬至新校区,学生入住公寓不久,便发现宿舍防盗门上的“猫眼”装反了,从门外透过“猫眼”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宿舍里面,而从宿舍里面往外看,却什么也看不到。“我们换衣服、睡觉,总感觉有人在偷看,让人不舒服。”学生要求学校立即改正过来。该校宿舍管理办公室主任说,宿舍属于公共空间,再说“猫眼”反装是为了方便对学生的管理,对你们负责。
(1)该校公寓门反装“猫眼”在做法是否合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如果你是入住该公寓的学生,你该怎么做?
2013年8月14日,南京一家报纸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太仓一村民打官司告赢高速路公司”的新闻。
据报道,自从9年前沿江高速公路开通后,距高速隔离栅仅10米远的太仓村民许某一家的房子内外就随着滚滚车流成了“一个高分贝的大声场”,全家人说话基本靠喊。到了晚上睡觉,家人更要忍受高强度大车灯光污染。许家一纸诉状把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法院一审裁定,沿江高速从通车之日起每月赔偿许家噪声污染损失200元,直至修建隔音墙把噪音降至国家标准之下。不久前,双方达成包括预拆迁在内的一揽子解决协议,该案以许家的维权初步胜利而结案。
(1)许家的维权胜利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享有哪种保障?
(2)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3)假如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你该怎样做?
“最美乡村教师”谢萍是某小学的女教师。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环境艰苦,谢萍却在此坚持执教了22年。在学校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谢萍还要负责女学生的饮食起居,她成了孩子们的“大姐姐”“谢妈妈”。在她的办公桌上总有两样东西:一是备用药箱;二是手抄的电话记录本,里面详细地记录着她所带的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贫困状况等基本情况。谢萍经常把自己的手机借给孩子们给父母打电话。她说:“我的孩子不在身边,我深深懂得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的艰难。”
(1)请结合材料,谈谈“最美乡村教师”谢萍何以“最美”。
(2)“美”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增进与老师的美好情感?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4)打开记忆的闸门,写出一件老师关爱你的事。
(5)为答谢师恩,请在感恩卡上写下你的祝福。
成长的烦恼
烦恼一:妈妈买的运动服实在太落伍了,真穿不出去。想买一套NIKE的篮球运动服,可是妈妈会给钱吗?很可能不同意。想好了回家与妈妈好好谈谈恳求她的同意,可是没说两句就和妈妈吵了起来,真烦啊!
烦恼二:活动课上正拿着篮球向操场走去,在路过老师办公室时不知哪儿飞来一只篮球砸碎了办公室的玻璃窗。正想看个究竟,老师出来看到我正拿着篮球站在窗下,而砸碎玻璃窗的那只篮球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人悄悄拿走了。看着老师愤怒表情,我真是有口难辩。
烦恼三:家里烦恼,学校烦恼。妈妈不理解我,同学犯错让我背黑锅,老师误会我,从此以后我变成了一个沉默不语的人。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烦恼一反映了青春期的哪两对矛盾?
(2)解决烦恼二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烦恼三中主人公出现了怎样的心理状态?如果处理不当,这种心理会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正式施行,修订后的内容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常回家看看”。这一原本属于道德层面的要求正式成为了法律条款。
材料二:2013年7月1日,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赡养案件,并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出判决,这也被媒体称为“国内精神赡养第一案”。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什么意义?
(2)结合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