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3分)
(2)材料一、二、三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事件?(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 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次革命在生产关系上引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 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美国首都华盛顿城市不大,人口也不算多,但它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近代以来,人们多次将目光聚集在这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6分)
材料一:美国某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人赠送的石碑,上写“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
(1) 材料一是对华盛顿什么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
(2) 在华盛顿纪念塔的对面是林肯纪念堂,根据所学知识你能说出林肯对美国历史所作出的贡献吗?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3) 毛泽东的话是针对哪一文件的签署指出的?列宁说的“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指哪两国?
材料三:签字各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
(4)材料三出自哪一文件?这一文件的签署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为了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各国纷纷表示要发展低碳经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外交部公布消息称,经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
回答问题:
(1)图1中“引领时代”指的是谁?他的发明是什么?
(2)图1、2、3代表人类社会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3)哪些新能源能实现“环保又节能”?(举一列说明,2分)
(4)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该如何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分)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慢慢的,欧洲分为两大阵营,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材料二: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从保卫家园到攻克柏林,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英雄的苏联军民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胡锦涛
(1)材料一,“欧洲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2)材料二中“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击法西斯侵略者”是从签订哪个文件开始?哪次战争成为二战中的转折点?(4)
(3)阅读材料二,说说取得二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今后在处理国际争端时,我们该怎么做才可能避免战争?(任意一点,2分。)
美国、苏联(俄罗斯)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的经济建设及彼此关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 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大国崛起》
材料二:(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像牲畜那样生活,才免予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材料一中“这个政策引起农民不满”是指什么政策?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面对材料二中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这一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