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
数量(艘) |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
葡萄牙 |
705 |
371 |
196 |
荷兰 |
65 |
1770 |
2950 |
英格兰 |
— |
811 |
1865 |
欧洲合计 |
770 |
3161 |
6661 |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绸业发达
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
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秦朝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通西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
B.扩大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 |
C.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 |
D.加速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 |
元•吴师道:“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锋与战尘。一出宁故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翦伯赞:“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诗歌反映了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决定西汉“平城围后几和亲”和对匈奴“汉武雄图”的关键性因素是()
A匈奴是否南下威胁B西汉国力的强弱
C双方统治者的决策 D民族融合的程度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其主要着眼点是()
A 王国的领地 B 王国的官吏任免权 C 王侯的爵位 D 王国的铸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