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
| A.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
|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 |
| C.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
|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同年,一位非洲的国王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跟我来吧。”最终他领导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迫使侵略者在和约上签字。这里的“敌人”是指()
| A.意大利 | B.法国 | C.英国 | D.德国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一文件是指()
|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1787年宪法》 | D.《权利法案》 |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 A.洛克 | B.孟德斯鸠 | C.伏尔泰 | D.卢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