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后,拥有边界土地总数60%以上的地主阶级被消灭,而过去没有或者很少占有土地的贫农占有了土地总数的28.26%,中农、贫农所占有的土地总数达到85.34%。由此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 A.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 | B.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
| C.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 | D.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
|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
|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
|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
|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
该表能够反映的史实是
| 年代 |
1978 |
1980 |
1985 |
1990 |
1992 |
1994 |
1996 |
| 国有工业比重(%) |
77.6 |
76.0 |
64.9 |
54.6 |
51.5 |
37.3 |
28.5 |
(编自杨继绳《中国改革开放20年记实》)
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②第一、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③所有制结构不断改善
④国有企业面临困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该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
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
|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
|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
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
|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