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1916年美国与交战双方的贸易额

年份
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美元)
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美元)
1914
824860237         
169289775      
1915
1991747493         
11878153      
1916
3214480547         
1159653      

 
——高志青《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
材料二      1916—1917年,德奥集团在军事上取得进展,战局对协约国不利时。以摩尔根为首的一批最有势力的资本家要求威尔逊支持美国最大的买主和债户——协约国。他们害怕协约国战败,从而使其巨额贷款付之东流,进而丧失一切实际利益。美国驻英大使佩齐在1917年3月5日给总统威尔逊的电文中说:“很可能唯一可以保护我们目前的优势的贸易地位并防止恐慌的办法,就是对德宣战。”为维护既得经济利益,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宣布对德作战,卷入了战争的漩涡当中。
——王香莲、刘锦涛《试论美国参加一战的经济导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针对当时美国与交战双方的贸易额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何于1917年对德宣战?这对战争结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广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户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在我获得释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万同胞,向全球各地为我的获释作出过不懈斗争的同胞,致以亲切的和最热烈的感谢。……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的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采取的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7月,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三原则:(一)届满期者废除,另订新约;(二)未满期者以正当手续解除而重订之;(三)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同时宣布了改订新约的方法、步骤,此后,改订新约运动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1928年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与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西班牙订立《友好通商条约》,1930年,与日本订立新的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结束。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在与比、意、丹、葡、西等国订立的《友好通商条约》中均有这样的条款:“此缔约国人民,在彼缔约国领土内,应受彼缔约国法律及法院之管辖”,说明这些国家已同意取消领事裁判权。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撤废领事裁判权问题照会英、法、美、荷、挪等国驻华公使,上述各国均未明确反对。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图一明代北京城平面图图二德国诺林根城市平面图
说明:该城建于9世纪,约1217年成为德意志自由城市。图中1处为教堂及教堂广场;2处为市政厅;7处为制革作坊;24处为盐、酒仓及粮仓;29处为玉米贸易点。
提取以上两幅城市平面图的主要信息,比较北京和诺林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因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
——董煟《救荒全书》
材料二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现代所谓的“由摇篮到坟墓”,而是“由胎养到祭祀”。所谓“由胎养”,主要是指慈幼,在这方面,首为仁宗于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年),始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上前述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或养济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除官养孤贫小儿得以入学外,两宋州县普置学田以助学……对于有病贫民,宋代亦提供福利,仁宗在位时,哀痛者乏良药,为颁庆历善救方,知云安军王端请官为给钱和药予民,逆行于天下……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瘗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英国走到“福利国家”这一步经历了漫长的路。16世纪,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建立“济贫制度”。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结果是穷人交钱养活穷人,其实质是“劫穷济穷”。但济贫制度为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由不幸和灾难造成的困境不致导致最糟的后果。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放任思想甚嚣尘上,济贫制度受到动摇,劳动者暴露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下,随时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威胁。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十分明显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孕育着深刻的危机。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目的就在于缓解这种危机。但这时采取的做法是互助式的,尽管国家出面组织了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却是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等,而且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只包括若干行业中的工资劳动者。1946年的《国民保险法》才把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并且由国家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留给你的主要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