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
|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
|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
|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
中国同盟会被称作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下述理由不正确的是
|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
| 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 C.建立了从中心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 |
| 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
1906年,孙中山先生说:“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下列对此观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
| B.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
| C.认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
| D.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
近代中国海关治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
| A.关税协定权的确定 | B.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 |
| C.中日马关条约的订立 | D.英德借款合同的签订 |
见下图,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是
1917年,段祺瑞竭力主张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目的是
| A.换取美国对他的支持 | B.从日本手中收回山东主权 |
| C.乘机扩大皖系势力 | D.取代冯国璋的副总统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