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
|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 ‘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
|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
|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
|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
|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
| A.反对君主制度 | B.倡议郡国并行 |
| C.主张“经世致用” | D.主张削弱君权 |
黄宗羲观察到当时江浙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兄弟异居”的现象,甚至“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对于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专制高压下传统大家族难以为继 |
|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家庭结构 |
| C.启蒙思想推动了小家庭模式的出现 |
| D.西方观念影响下社会风俗产生变化 |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该是 ()
| A.万物的本源 | B.穷理的方法 |
| C.理气的关系 | D.“存天理,灭人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