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锄、铲等铁农具 |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器 |
B |
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 |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专业设置有中西结合的特点 |
C |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 |
D |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建立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国营“样板”工厂 |
日本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 B.封建主义的束缚 |
C.官僚资本的侵蚀 | D.股票市场的紊乱 |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
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③重视专利保护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