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

A.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B.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的是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总结“张裕”创业史中他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仍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争创中华第一品牌 D.实业救国

“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不便于持枪跨马。褒衣博带,长裙雅步的缓慢生活节奏,在万国竞争的时代不合时宜”。这句话应出自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王夫之《读通鉴论》 D.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