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鸣在论美国政体时指出美国“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力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符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这表明美国政体确立了
| A.代议制 | B.总统制 |
| C.三权分立体制 | D.共和政体 |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 1956 |
34.88% |
15.85% |
4.26% |
| 1973 |
27.08% |
27.017% |
18.023% |
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C.表中的经济现象得益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D.欧共体、日本经济发展威胁发展中国家利益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
| A.建立市场主导的社会经济体制 |
| B.推动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
| C.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 |
|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
| B.立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 |
| C.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
| D.因实际的需要而与时俱进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
1911年,美国联邦政府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徜若涉嫌垄断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材料表明()
| A.垄断已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 B.自由主义失去了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
| C.美国政府限制经济活动中的竞争 |
| D.美国试图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