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是其突出代表。可见()
A.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 B.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至清朝中期,共修成二十四部有“正史”之称的纪传体史书。延续不断的历朝正史,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一脉相承。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阻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A.善良朴实 | B.爱好和平 | C.自强不息 | D.艰苦朴素 |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灿烂的古老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
A.只注重实用 | B.博大精深 | C.源远流长 | D.风格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