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分)
材料一: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
注:“长江经济带”的基本发展情况是:下游繁荣,科技发达,制造业优势明显,中游次之,上游相对比较贫困,但是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大,自然资源比较充足。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可带动约6 亿人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一是“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形成“T ”型结构:30 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三是长江经济带和别的经济区域最大的不同是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可以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形成开放新局面。
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 要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带动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同时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一个战略倡议。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来促进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它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发展的大潮流。 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14 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12 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2个“一号文件”,如2007年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问题,2008年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问题,2009年主要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2010年主要是改善农村民生问题。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从农业税的免征到给予农民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从统筹城乡进而到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
(1)有人认为12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分析法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结合材料加以评析。(9分)
材料二:这12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12个涉农“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8分)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9分)
材料二:围绕2010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某班同学开展了讨论。甲同学认为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乙同学认为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必须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从我做起。丙同学认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
(2)发展低碳经济,我们中学生责无旁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9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高二同学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主要安排 |
实际效果 |
利用暑假恶补数学。 |
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
每天安排2小时打篮球或者上网。 |
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 |
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 |
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的厌食症。 |
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 |
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道理,分析该同学在暑期安排与实施中的得与失。(10分)
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中央预算财政支出(单位:亿元)
项目 |
金额 |
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 % |
教育 |
2159.90 |
109% |
医疗卫生 |
1389.18 |
108.8% |
社会保障与就业 |
3582.25 |
108.7% |
住房保障支出 |
992.58 |
101.4% |
文化、体育与传媒 |
314.49 |
98.1% |
地震后恢复重建 |
780.01 |
80.4% |
(1)请揭示图表蕴含的信息,并分析其政治生活依据及经济意义。
(2)请结合图表,说明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关税减让以及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实现,将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为广西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东盟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等将会给广西相关产业、服务业造成相当的冲击,给广西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近日,国务院发布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等四大战略任务。
(1)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广西影响的分析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简要说明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以上材料为广西加快经济发展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