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分)
材料一: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
注:“长江经济带”的基本发展情况是:下游繁荣,科技发达,制造业优势明显,中游次之,上游相对比较贫困,但是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大,自然资源比较充足。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可带动约6 亿人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一是“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形成“T ”型结构:30 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三是长江经济带和别的经济区域最大的不同是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可以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形成开放新局面。
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 要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带动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同时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一个战略倡议。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来促进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它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发展的大潮流。 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14 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12 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轿车的价格每年呈约15%的下降趋势,“降价潮”席卷全国。降价风潮并不局限于中低档轿车,几乎所有品牌的轿车都卷入“价格大战”中,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一竞争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不少实惠,我国居民的汽车拥有量不断攀升。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发展,汽车服务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市场旺盛的需求使得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1)运用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
(2)请你为汽车生产企业怎样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出主意?
材料二2013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多处城市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
2013年4月26日,中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这是中国2013年度首次航天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5次航天飞行。
然而,此前的“长征”系列发射,次次惊险,都对航天运载火箭团队提出新的挑战,由于各国所使用的技术、参数不同,可供参考的资料都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为了解决种种挑战,只能根据实际,在探索中一次次修正、复核、改进。不断完善运载火箭的故检系统,攻下全新型号。为了运载火箭万无一失,从1993年起至今,火箭团队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但他们无怨无悔。
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谈一谈运载火箭团队如何实现火箭成功发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增速总体放缓且有波动,并且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 2013年1月下旬,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 有人认为,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2)针对材料二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适度地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对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可如今,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比比皆是,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大量谷物大豆。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
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知识,如何正确看待面子文化?(9分)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