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
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关于其主要内容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
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 n-m B. n-2m C. n+m D. n+2m
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都是异养型 |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原核生物 |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
以下关于卵细胞在生物技术应用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在克隆动物时充当细胞核的受体 |
B.可以用于体外受精,培育试管动物 |
C.形成受精卵,作为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 |
D.二倍体植物的卵细胞通过组织培养直接形成可育试管苗 |
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形成噬菌斑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