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
第1年 |
第5年 |
第10年 |
第15年 |
第20年 |
物种a |
5 |
10 |
2 |
0 |
0 |
物种b |
1 |
2 |
5 |
3 |
3 |
物种c |
0 |
1 |
3 |
8 |
6 |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重合周期较长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会出现的是()
A.纺缍体出现 | B.着丝点分裂 | C.染色体复制 | D.细胞质分裂 |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一组是()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C.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
人类某种遗传病的患者,女性患者约是男性患者的二倍,致病基因最可能是()
A.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 B.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C.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 | D.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1/4和1 | B.3/4和0 | C.1/4和0 | D.3/4和1 |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
C.出现地理隔离 | D.形成生殖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