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CO2和8 mol H2,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 ΔH =-49.0kJ·mol-1
测得n(H2)随时间变化如曲线Ⅰ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0~8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375mol·L-1·min-1 |
| B.若起始时向上述容器中充入3 mol CO2和4 mol H2,则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大于20% |
| C.若起始时向上述容器中充入4 mol CO2、2 mol H2、2 mol CH3OH和1mol H2O(g),则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
| D.改变条件得到曲线Ⅱ、Ⅲ,则曲线Ⅱ、Ⅲ改变的条件分别是升高温度、充入氦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都不需要加热 |
| B.凡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
| C.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 |
|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
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 |
C.NH4Cl的电子式: |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 |
元素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原子的下列数据相比较,前者一定是后者4倍的是( )
| A.中子数 | B.最外层电子数 |
| C.电子层数 | D.次外层电子数 |
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l- 离子核间距为a cm,氯化铯的摩尔质量为M g/mol,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A.![]() |
B.![]() ![]() ![]() |
C.![]() |
D.![]()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2和O3、PO43—和C1O4—互为等电子体 |
| B.甲烷分子失去一个H+,形成CH3—,其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
| C.CH4、BCl3、SO2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
| D.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遵循构造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