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面积
(104km2)
人口数(万)
出生率
(%)
死亡率
(%)
人均
GDP
(美元)
≥65岁
人口所
占比重
1995年
2005年
A
28
3 000
2 500
2.3
0.8
1 000
6%
B
1.6
1 500
2 000
0.9
1.1
5 000
11%

(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        ___模式,其死亡率比A高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家庭婚姻      D.求学
(3)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___________地。
(4)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C分别表示 (气候类型)。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填图中字母)。
(2)图中B、C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3)与乙地区相比,甲、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 ;③_ 。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 ,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市的发展,该铁路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说出其不利影响。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专题的研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我国近两千年来人口总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的数据。据此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我国近两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表

年份
人口(万)
年份
人口(万)
2
6 500
1110
12 000
25
4 000
1275
7 000
180
7 000
1350
10 000
220
2 500
1370
8 000
510
5 200
1570
15 000
608
6 000
1645
8 000
620
3 500
1852
44 000
750
9 000
1911
42 000
760
7 000
1949
55 000
980
6 000
2005
133 783

材料二我国近两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表

年份
2
140
742
1102
1491
1820
1933
1990
2000
百分数/%
81
59
60
41
40
33
38
43
43

(1)新中国以前,我国人口总量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 B.气候冷暖变化 C.社会经济 D.瘟疫流行 E.人口政策
(3)近两千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发生了__________次明显的突变减少过程。公元760年前后,我国人口和经济中心发生了向南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历史性转移。
(4)公元760年以前,我国近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试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和美国的农业区划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乙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
(2)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牧区的发展现状,图甲中我国内蒙古牧区应借鉴图乙牧区的哪些有效措施?
(3)图中A、B、C三地的农作物分别是A: 、B C
(4)美国农业区划图中D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C地是____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4)评价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