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模仿性排浪式消费,指消费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的原因有
①生产发展,商品和服务日益丰富
②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③经济增速放缓,民众消费受未来预期收入减少的的影响
④人们消费心理日趋成熟
⑤国家政策的引导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⑤ |
2010年8月2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为世界遗产,这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
|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
| 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
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动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
|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 |
| 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
|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③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④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2009年12月15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决定继续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行动受到各界拥护,得到广大群众支持。这说明:
| A.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我国已经没有市场 |
| B.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
| C.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
| D.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
孙中山“集毕生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朴实 | B.爱好和平 | C.自强不息 | D.艰苦朴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