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主要的补给水都是雨水 | B.都没有结冰期 |
C.汛期都十分明显 | 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
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
B.乙河支流多,上游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 |
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 |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 |
读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右图),完成13~14题。图中河流R、S、T段水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R﹥S﹥T | B.R﹥S﹦T |
C.S﹥T﹥R | D.T﹥S﹥R |
本区在经济发展中,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R处洪水泛滥 | B.S处土地盐碱化 |
C.T处土地荒漠化 | D.SR段河床抬升 |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指石灰岩,按成因分类,它属于()
A.岩浆岩 B.花岗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1.下列关于图示省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温带季风气候 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图示省区相邻的①②省区,所处的自然区和经济地带是()
A.①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区,②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B.①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②位于东部季风区 |
C.①位于西部经济地带,②位于中部经济地带 |
D.①位于西部经济地带,②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1月5日—16日访问了越南、老挝、印度、巴基斯坦四国。读图,回答7—9题。下列地形区中,与印度德干高原地质地貌特征相似的是()
A.青藏高原 | B.黄土高原 | C.云贵高原 | D.巴西高原 |
关于越南等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越南和老挝都是内陆国 | B.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
C.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 | |
D.印度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茶、咖啡等 |
胡锦涛访问越南等国期间()
A.恒河出现汛期 | B.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小 | D.长江河口处的盐度为一年中的较小值 |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读图回答4—6题。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A.自北向南递减 | B.自南向北递减 |
C.自高纬度向低纬递减 | D.自西向东递减 |
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B.地处盆地 |
C.地势高 | D.云量大 |
图中4500℃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解线 |
读图,回答1—3题。图中a的最大值可达()
A.90° | B.66°34′ | C.30° | D.23°26′ |
当图中a的角度由最大逐渐变小时()
A.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 | B.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
C.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 D.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
当北京(116°E 40°N)的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图中①线的经度为( )
A.30°W | B.150°W | C.154°W | D.26°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