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相比,图中甲山峰垂直自然带较简单
B.N 地虽降水丰沛,但地表水缺乏
C.M、 N 两地积温差异,主要是受太阳辐射影响
D.地形和洋流是影响图中等积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P、 N 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其叙述错误的是

A.P 地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加上流水的侵蚀作用,使 P 地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
C.N 地四周高山环绕,内部地形崎岖,丘陵广布
D.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 N 地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锋面系统与天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B.产业转移只能扩展到某类产品不可能扩大到某类产业
C.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D.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原料、市场、劳动力 B.市场、政策、交通
C.劳动力、政策、原料 D.劳动力、市场、原料

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A.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B.为接近原料地
C.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D.为接近消费市场

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18世纪下半叶,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
B.18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和社会问题
C.19世纪30年代,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D.19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农业带(区)中的()

A.玉米带 B.混合农业区 C.棉花带 D.亚热带作物带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酸雨污染
D.氯氟氢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

A.农区牧业基地 B.商品棉生产基地
C.商品粮生产基地 D.出口创汇农业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