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皖南某地湖光山色、山青水碧,原有4个行政村,居民7600人,主要从事粮食、林果种植和禽畜养殖,多数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近年来,该地合村并镇,建起多个工业园区,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1)该地区要在AC、BC河段中选择一处开发“漂流”项目,选择你支持的一个方案,并为其提供论据。(6分)
(2)水务部门监测发现:近年来图中湖泊入湖泥沙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6分)
(3)指出该地区合村并镇中城镇选址的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8分)
(4)从发展非农产业的角度,说出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具体途径。(6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两幅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曲线沿方向延伸,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由图中温度分析,该地正值季。图示东部等温线向东北方向延伸,说明受影响较大,图示西部等温线向西南方向延伸,是受因素的影响。
(2)分析图B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并解释成因。

下图表示我国北方某地阴天和晴天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的气温曲线是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这是由于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这是由于
(4)霜冻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这是由于

读下图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为燃料,然后再用沼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按农业地域类型,“桑基鱼塘”属于___________农业,这种农业类型能使_________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与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取得了___________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______效益的统一。
(2)该文化景观属于()

A.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景观
C.精神文化景观
D.非物质文化景观

(3)该系统景观是一个人类活动顺应___________规律,并充分利用___________的生动例证。
(4)“桑基鱼塘”最早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来太湖平原等地也逐渐出现了这种生态农业形式,在文化扩散上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后来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有着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低山丘陵区许多地方农民使用沼气,沼气的使用,不仅解决了农村燃料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环境改善。

读A、B、C三图,回答问题。

A


(1)A、B、C三图都表示我国不同地区的立体农业模式,其中A模式分布在________地区,B模式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C模式分布在______________地区。
(2)A、B、C三种立体农业模式,在国土整治中都遵循的共同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三种模式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4)A、B、C三种立体农业模式,有哪些经济和环境效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