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求新生活,垌头村民爱唱歌……”近年来,河南省登封市垌头村实施“文化兴村”战略,以唱红歌的形式对村民进行爱国、爱集体的思想教育,让这个村庄的民风村貌变得越来越好。小村庄唱出大发展,这说明
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②农村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
③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④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农村文明风尚的重要途径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面对光鲜亮丽的有机蔬菜,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没有任何污染的蔬菜,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以下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悄然发生变化
②家庭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对立的一面
④有机蔬菜的高品质决定了有机蔬菜价格较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和全部融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让雷锋精神的内涵得到丰富、外延得到拓展,才能让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发展主旋律同步,始终与人民精神需求同步。这意味着雷锋精神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
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表明
①互助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④文化的发展能推动经济的繁荣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某班的课桌上摆满了大小各异的葫芦,原来是该校把兰州本土民间艺术“刻葫芦”纳入了课程体系,这样表明教育
A.使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 B.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
C.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D.是文化交流融合的最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