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的战略构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一: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经济、文化、外交等链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材料二: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O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将重现古老丝绸之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全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深化城市、港口、口岸、产业园区的合作,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协助当地增加就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古丝绸之路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古老“丝绸之路”再次以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1)“丝绸之路”是经济共蠃之路、政治合作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结合材料一,请阐述实施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
(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共建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提 出的合理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598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超过9%,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GDP增长速度越快越好。” 也有人认为:“GDP并不能涵盖一切,追求GDP快速增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专家指出:“不能不要GDP,也不能只要GDP”。
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为什么“不能不要GDP,也不能只要GDP”?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 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专家指出,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她们文字的消亡,伴随着对母语情感的淡化,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所以在这个历史当口,我觉得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有意义的。但某位诗人却认为,节目中考了一些太生僻的汉字,生活里很少用到,节目强调重视汉字的书写只是“一场幽怨的复辟”。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北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材料二:北京的城市规划,要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传保护的关系,既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保持其历史文化特色。正如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时候,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的丧失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如何使北京成为和谐家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江西文化事业大踏步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挤进全国前十名、文化影响力指数列全国第八,文艺创作成绩喜人,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该省新创的民族歌剧、广播剧等六项文艺作品分别获奖。歌剧《回家》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展示了江西文艺走出去的宏大气派。国家话剧院导演张奇虹说:“江西有尚歌尚舞的民族特点,作为民族歌剧来讲体现这个题材非常有利。希望更多地看到江西的舞蹈、歌剧、话剧、美术各个方面的展现,使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和欣赏到江西的文化。”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进一步提升江西的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用实践的观点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3)根据我省的文化底蕴,请你设计两句宣传语,展示文化名片,推介江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表、全国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表(单位:亿元)

年度
政府
层级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债务,下同)
政府或有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的债务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2012年底
中央
94376.72
2835.71
21621.16
地方
96281.87
24871.29
37705.16
合计
190658.59
27707.29
59326.32
2013年6月底
中央
98219.48
2600.72
23110.84
地方
108859.17
26655.77
43393.72
合计
206988.65
29256.49
66504.56

注:2012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
材料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审计署于2013 年8 月至9 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 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中央、31 个省和5 个计划单列市、391 个市、2778 个县、33 091 个乡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于2013年12月30日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材料三: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支出投向情况如下: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 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项目支出37935.06亿元、土地收储项目支出16892.67亿元、交通运输实施建设项目支出13943.06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支出6851.71亿元、教科文卫项目支出4878.77亿元、农林水利项目支出4085.97亿元、生态建设项目支出3218.89亿元、工业和能源项目支出1227.07亿元。这些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总计87806.13 亿元,占87.9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的必要性。
(3)面对人均将近2万元的政府性债务,有人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一身轻是最理想的财政收支状态。”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